|
檢查表面 |
表面粗糙度的參數 |
滾刀的精度等級 |
|||
AA |
A |
B |
C |
||
表面粗糙度(μm) |
|||||
內孔表面 | Ra |
0.32 |
0.32 |
0.63 |
1.25 |
端面 | Ra |
0.63 |
0.63 |
0.63 |
1.25 |
軸臺外圓 | Ra |
0.63 |
0.63 |
1.25 |
1.25 |
刀齒前面 | Ra |
0.63 |
0.63 |
0.63 |
1.25 |
刀齒側面 | Ra |
0.32 |
0.63 |
0.63 |
1.25 |
刀齒頂面及圓角部分 | Rz |
3.2 |
3.2 |
6.3 |
6.3 |
齒輪滾刀嚙合誤差
沿嚙合線方向測量滾刀切削刃時,在嚙合線全長內的最大誤差。其誤差代號為Δga,如圖12-69所示。公差代號為δga。
齒輪滾刀的技術要求
設計者對制造齒輪滾刀所提出的要求。設計時可參照下列的技術要求標注于圖樣中:
(1)滾刀用W18Cr4V或同等性能以上的高速鋼制造。其金相組織應符合YB(T)2-80《高速工具鋼技術條件》的規定。其碳化物均勻度對于直徑不大于100mm的滾刀應不超過4級;對于直徑大于100mm的滾刀應不超過5級。
(2)用W18Cr4V或其它同等性能高速鋼制造的滾刀切削部分硬度為HRC63~66。
(3)滾刀表面不得有裂紋崩刃、燒傷及其它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。
(4)滾刀表面的粗糙度(按GB1031-83《表面糙度參數及其數值》應不大于右表的規定數值。
(5)按GB1804-79《公差與配合》,滾刀外徑的公差帶為h15,滾刀總長的公差帶為js15。
模數 (mm) |
走刀量 (mm/rev) |
切削速度 (m/min) |
切削次數 |
1~2 | 1 |
40 |
一次切至全齒深 |
>2~3.5 | 1.5 |
40 |
|
>3.5~6.3 | 2 |
40 |
|
>6.3~10 | 2.5 |
30 |
分二次切至全齒深 |
>10~16 | 2.5 |
25 |
|
>16~25 | 3 |
20 |
分三次切至全齒深 |
>25~40 | 3 |
15 |
齒輪滾刀的性能試驗方法
檢驗齒輪滾刀綜合性能的規定辦法。
(1)試驗應在符合機床精度標準的滾齒機上進行。
(2)試驗用齒坯的材料為170~200HB的45號鋼(按GB699-88),齒坯直徑可按40個齒計算,切削長度為150mm。
(3)試驗時用乳化油水溶液或硫化油冷卻,流量不少于5l/min。
(4)試驗切削規范應符合右表規定。
(5)經試驗后的滾刀切削刃不得有崩刃或顯著的磨鈍現象。
高精度齒輪滾刀的精度等級
確定高精度齒輪滾刀精確程度的級別。其精度等級代號為AAA。
AAA級齒輪滾刀可加工GB10095-88《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》規定的6級精度圓柱齒輪,當滾齒機精度及刀具、工件的安裝精度處于很好的狀態時,也可加工6級以上的齒輪。
高精度齒輪滾刀的公差項目
設計者規定的高精度齒輪滾刀各參數的允許變動量。其項目計有:軸臺的徑向圓跳動公差δa,端面圓跳動公差δb,刀齒的徑向圓跳動公差δD,刀齒前面的徑向性公差δr,容屑槽的相鄰齒距(周節)公差δtg,容屑槽齒距(周節)的最大累積公差δTg,刀齒前面與內孔軸線的平行度公差(僅用于直槽)δp,容屑槽的導程公差(僅用于螺旋槽)δpz,齒形公差δf,齒厚偏差(只許負)δs,相鄰切削刃的螺旋線公差δt,滾刀一轉內切削刃的螺旋線公差δt1,滾刀三轉內切削刃的螺旋線公差δt3,相鄰刀齒的嚙合公差δt∑,嚙合線全長嚙合公差δT∑。
檢查表面 | Ra的限定值 |
內孔表面 | ≤0.2 |
端面 | ≤0.2 |
軸臺外圓 | ≤0.2 |
刀齒前面 | ≤0.2 |
刀齒側面 | ≤0.2 |
刀齒頂部及圓角部分 | ≤0.4 |
高精度齒輪滾刀的技術要求
設計者對制造齒輪滾刀所提出的要求。設計時可參照下列技術要求標注于圖樣中:
(1)滾刀用高性能優質高速鋼制造,其碳化物均勻度對于直徑不大于100mm的滾刀應不超過4級,對于直徑大于100mm的滾刀不超過5級。
(2)滾刀切削部分硬度為HRC65~67。
(3)滾刀表面不得有裂紋、崩刃、燒傷及其它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。
(4)滾刀表面的粗糙度應不低于右表的規定。
剃前齒輪滾刀的精度
剃前齒輪滾刀的精確程度。其精度等級有A、B兩級。確定精度的檢驗項目有:孔徑偏差、軸臺的徑向圓跳動、軸臺端面圓跳動、齒頂徑向圓跳動、刀齒前面的徑向性、容屑槽的相鄰齒距(周節)差、容屑槽齒距(周節)累積誤差、刀齒前面與內孔軸線的平行度(僅用于直槽)、容屑槽的導程誤差(僅用于螺旋槽)、齒形誤差、齒厚偏差、相鄰切削刃的螺旋線誤差ΔZ、滾刀一轉內切削刃的螺旋線誤差ΔZ1、滾刀三轉內切削刃的螺旋線誤差ΔZ3、齒距最大偏差ΔPx、任意三個齒距長度內齒距的最大累積誤差ΔPx3、觸角高度偏差、觸角高度尺寸C偏差。其中ΔZ、ΔZ1、ΔZ3與ΔPx、ΔPx3兩級可任一組均有效。推薦優先采用前組。
剃前齒輪滾刀齒距最大偏差
在任意一排齒的中部,相鄰刀齒同側齒面沿軸向的實際距離減其公稱距離的最大差值,偏差代號為ΔPx,如圖12-70所示。設計允許的偏差數值代號為δPx。圖樣中的上、下偏差一般標注為±δPx。
剃前齒輪滾刀任意三個齒距長度內齒距的最大累積誤差
在任意一排齒上,任意三個齒距的實際長度(圖12-71中為Px1+Px2+Px3)減其公稱長度(圖中為Px+Px+Px)的最大差值。其三齒累積誤差代號為ΔPx3,公差數值代號為δPx3。
剃前齒輪滾刀觸角高度偏差
觸角實際高度減其公稱高度(圖12-72中的H)之代數差。其公差代號為δH。
剃前齒輪滾刀觸頭高度尺寸C的偏差
觸頭高度的實際尺寸減其公稱尺寸C(如圖12-73所示)之代數差。公差代號為δC。
剃前齒輪滾刀的技術要求
設計者對制造剃前齒輪滾刀所提出的要求。
(1)剃前齒輪滾刀用W18Cr4V或性能相當的其它高速鋼制造,其碳化物均勻度對直徑不大于100mm的滾刀應不超過5級別。
(2)滾刀切削部分硬度應為HRC63~66。
(3)滾刀表面不得有裂紋、崩刃、燒傷及其它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。
(4)滾刀表面粗糙度的數值應不低于左下表的規定:
(5)滾刀外徑公差帶代號為h15;總長公差帶代號為js15。
模數mm |
走刀量mm/rev |
切削速度m/min |
1~2 | 1 |
40 |
>2~3.5 | 1.5 |
40 |
>3.5~6.3 | 2 |
40 |
>6.3~8 | 2.5 |
30 |
檢查表面 |
滾刀精度等級 |
|
A |
B |
|
表面粗糙參數及其數值 | ||
內孔表面 | Ra0.32 |
Ra0.63 |
端面 | Ra0.63 |
Ra0.63 |
軸臺外圓 | Ra0.63 |
Ra1.25 |
刀齒前面 | Ra0.63 |
Ra0.63 |
刀齒側面(包括觸角) | Ra0.63 |
Ra0.63 |
刀齒頂面及圓角部分 | Rz3.2 |
Rz6.3 |
剃前齒輪滾刀的性能試驗方法
檢驗剃前齒輪滾刀綜合性能的規定辦法。
(1)試驗應在符合機床精度標準的滾齒機上進行。
(2)試驗用齒坯材料為170-200HB的45號鋼(按GB99-88)。齒坯直徑可按40個齒計算,切削長度為150mm。
(3)試驗時用乳化油水溶液或硫化油冷卻,流量不少于5l/min。
(4)試驗時,對于m<6.3的齒輪一次切至全齒深,對于m>6.3的齒輪分兩次切至全齒深,切削規范應符合右上表規定。
返回目錄 | 上一頁 |